组织消化酶的应用贯穿干细胞研究、肿瘤生物学、组织工程等领域。然而,酶的活性高度敏感,使用不当易导致细胞损伤、解离失败或实验不可重复。掌握
组织消化酶的科学使用方法,是确保细胞活力与实验成功的关键。

一、酶的选择与准备
精准匹配:根据组织类型选择合适酶种:
胰蛋白酶:适用于上皮、肿瘤等细胞间连接较弱的组织;
胶原酶:专攻富含胶原的结缔组织(如肝脏、心脏、肿瘤);
透明质酸酶:辅助降解透明质酸,常与胶原酶联用;
弹性蛋白酶:用于肺、动脉等弹性纤维丰富的组织。
质量把控:选用经过细胞解离验证的标准化酶制剂,避免批次差异。
溶液配制:
使用无钙镁离子的缓冲液(如DPBS或HBSS)溶解酶,防止离子抑制活性;
现用现配,或分装后-20℃保存,避免反复冻融。
二、组织预处理
快速获取:组织离体后立即置于4℃预冷的缓冲液中,抑制内源酶活性。
精细剪切:在无菌条件下将组织剪成≤1mm?的小块,增加酶接触面积,缩短消化时间。
充分洗涤:用含双抗的缓冲液反复冲洗3-5次,去除血液与杂质。
三、消化过程控制
温度设定:将酶液与组织置于37℃水浴或培养箱中,维持最佳酶活性。
浓度优化:
胰蛋白酶常用0.05%-0.25%;
胶原酶I型常用1-2mg/mL;
初次实验建议从低浓度开始预试。
时间管理:
采用“分步消化法”:每10-15分钟轻柔吹打,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释放情况;
避免长时间连续消化,防止细胞损伤。
机械辅助:消化过程中可轻柔振荡或使用磁力搅拌器,促进酶液循环。
四、反应终止与细胞处理
及时终止:
加入含10%胎牛血清的培养基,血清中的蛋白酶抑制剂可迅速中和酶活性;
或使用专用酶抑制剂(如抑肽酶)。
过滤与离心:
通过70-100μm细胞筛过滤,去除未消化组织块;
300-500×g离心5分钟,弃上清,重悬细胞沉淀。
红细胞裂解(如需要):加入ACK裂解液处理1-2分钟,去除红细胞。
五、细胞培养与后续操作
计数与活力检测:台盼蓝染色评估细胞活力(>85%为佳)。
接种培养:按所需密度接种于包被或未包被的培养皿中。
观察贴壁:定期显微镜观察细胞贴壁与生长状态。